参加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
“皖南事变”后解委会的活动
1939年底至1943年上半年,国民党连续发动三次反共高潮,其中尤以1941年“皖南事变”为甚,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。“皖南事变”发生后,国内公正舆论受到严重压制。在香港的彭泽民等严厉谴责国民党当局的反共罪行,要求撤销反共部署,明示联共方案。同时,在香港的解委会党员与其他爱国人士400余人一起,给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发出了制止内战的联名通电。
“皖南事变”后,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囚禁于湖北恩施,驻扎在此的黄琪翔夫妇为叶将军身陷囹圄,不能为国杀敌而痛惜。他们经常前去探望,有时带去叶将军爱吃的梅县家乡菜,以行动抗议蒋介石破坏团结抗日的行径。1941年9月18日,解委会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发表了《对时局宣言》,提出14项为争取“抗战必胜,建国必成”的政治主张,要求改革政治机关,确立民主方针,终止特务工作,扫除妥协分子,承认各党各派的存在。
国民党顽固派制造“皖南事变”的同时,对包括解委会在内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进行限制和加以迫害,摧残民主、排斥和消灭异己力量,使得拥蒋抗日的各党派极为不满和失望,并感到生存受到严重威胁,各抗日党派产生联合起来共同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的迫切要求。解委会负责人章伯钧、丘哲等积极活动,向各方建议组织第三者性质的政治同盟,其目的是“团结各中间党派,一则抗拒蒋介石的打击,一则同共产党合作”。
各党各派多次在爱国民主人士鲜特生的公馆——特园举行座谈,统一认识。由于抗战时期民主人士、社会名流常聚会于此,因此特园被誉为“民主之家”。周恩来、林伯渠、董必武等经常到此会见各党各派领导人,或参加他们举行的座谈会,一起分析形势,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,鼓励、支持和帮助主张抗日的各党派联合起来。经各党派领导人多次秘密协商,决定将1939年建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。

特园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